现场 项目受村民欢迎 各项工程陆续推进 12月21日,记者从东二环路自南向北驶至南洲大桥,经由右侧匝道下桥,便进入漓江·大河坊的项目范围。在村民的自建楼房之间,一座院落特别惹眼,走进院内,数栋风格各异的别墅已初现雏形,桂北民居庭院洋房等错落有致,每一栋均带花园,阳光、树影、流水、鸟鸣交融,幽静而惬意。随便走进一栋,可见其内部采用的错层结构,艺术感十足。 桂林昶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何树航向记者介绍说,漓江·大河坊项目将建设一个以特色客栈群、地方小吃街、桂北美食街、文化酒吧街、艺术工坊文创老村及文化精品酒店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体验村,而“大河坊民俗文化体验中心”便是这个民俗村的样板展示区,它们将用于孵化特色民宿酒店、创立艺术家文创工作室等。 漓江·大河坊项目还将拆除沿漓江边杂乱破旧的建筑,修缮部分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腾迁建设农民新村、旅游商业街、餐饮酒吧、配套服务建筑,改造修建滨江步道,修建滨水栈道、漓江文化广场等等。漓江·大河坊项目将通过桂北民居风格的建筑风貌,举办庙会圩市、龙母庙会、观光夜市、地方美食天地、民间手工艺品工坊等,构建一个民俗文化体验胜地。 何树航告诉记者,他当初加入这家公司,就是出于自己对于大河圩村的喜欢。“大河圩恬静、舒服,具有‘离红尘不远,离自然很近’的条件,还有深厚文化内涵。为了把大河圩村的改造规划好,我们走访了许多城市和村屯,吸收了很多经验。我们想要把整个项目打造成为‘桂林休闲旅游第一栈’,并且把大河圩村改造成为带有独特韵味的桂林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名村。”何树航说。 走在大河圩村,村民们见到何树航都十分热情地跟他打招呼问候。何树航告诉记者,漓江·大河坊项目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我们走访了解到,这里有不少村民的房屋都已年久失修,项目征用了村民们的土地和房屋,将腾迁到安置房中,人居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旅游文化产业植入后,村民们还可以通过就地就业、创业增收。”何树航介绍说,不仅是漓江·大河坊,整个江东片区村貌改造项目对于漓江的保护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以前这里的村庄是没有排污排水设施的,污水直接排入漓江,改造之后,村里的污水将统一进入城市管道。” 在村民安置房的施工工地里,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施工,这里规划要建10多栋6层高的安置房,其中有4栋已建设到第二层。何树航告诉记者,安置房预计在明年就能建成,届时旧村改造工作便能正式推进。 进程 村民安置房明年建成 目前,漓江·大河坊项目已完成整个项目的征地、平地工作;村民安置房已完成基础建设,其中4栋安置房已建设到第二层,预计明年6月前后可交付使用;漓江文化广场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滨江步道已完成1公里的基础建设;老村改造项目已完成样板区整体改造。 除了漓江·大河坊项目已动工建设外,叠彩区江东片区村貌改造项目的其他部分还在进一步规划中。 点赞 大河圩村村民黄先生:我们家的这座老屋有100多年了,现在还住着三口人,柱子与墙面之间开裂严重,偶尔会出现漏雨的情况,为此每年都要上屋顶更换瓦片,但现在屋顶的结构不稳了,我们上去时心惊胆战。漓江·大河坊项目能给我们提供安置房,这可以大大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我的儿子也即将要结婚,新房的问题也有了着落。不仅是我们家,村里人都非常支持这个项目。 市民韦女士:大河圩村我以前去过,那里风景特别美,但村子里的基础设施确实不怎么样。漓江·大河坊项目将对村子进行“改头换面”,还重点开发那里的乡村生态旅游,尤其是要建民宿酒店群,让我十分期待。我算是一个文艺青年,特别向往那种恬静、舒适的乡村田园慢生活,希望项目早日完工,我一定会成为那里的常客。 北京游客黄女士:我个人认为,民宿比酒店更有温度和情怀,因此我到各个城市旅游时,更青睐于住民宿。作为一个外地游客,漓江·大河坊项目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特色民宿群。住在漓江边、村落里,更接地气,更接近自然。除了住,民宿区周围还配套规划了很多能展现当地风俗文化的项目,希望它们能给桂林旅游带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