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纪实 2021-04-05 07:15:09
摄影:王咸文 姚雪 王荣才 王雄
沿东河两岸分布着众多乡场镇,人口多,交通便利,是我们多年来记录的重点,之前曾发布过若干篇相关专题微信的。但较之更偏远一些的东河深山中,我们去的少得多。前不久,我们沿猴树村新观方向出发采风,沿途竟拍摄到了很多不一样的风光。
——漓江茶山——
先看看我们2011年10月23日来茶山时的遭遇。
但那时的茶山还是青的,茶场好像还在继续运转。后来我们再去时,景象却是大不如从前。
去年年底,我们听说漓江茶山在打造康养旅游基地,兴致勃勃到山上去,遇到硬化上山道路,看来真的在打造康养基地了。
这次我们到茶山时,道路已全部硬化,路面宽阔,再也不会像几年前那么难以通行了。
但我们却没有看到想像中打造康养基地的那些场面,茶园中的茶树掩没在杂草之中几乎看了,原因不得而知。但愿下次来时有一个令人惊喜的变化。
——猴树村——
我们从盐海村岔路往山上行进,路边招呼站上写有“猴树村”,想必我们是到猴树村了。
在路途中遇到两个连续急弯,道路两旁全是笔直的松树,倒是好看,我们便停车拍照。
弯道处有一栋新修的房子,面积不大,正面墙上帖有数张有关扶贫的卡片和宣传资料什么的,一看就是典型的贫困户标志。墙的侧面有一幅标语和三张宣传画,宣传画也是关于扶贫的内容,其卡通形像倒是挺可爱的。过路的邻居说,经常都有路人停下车来拍这几张宣传画。
我们对这个连续急弯进行了航拍。
再拍一些周边风景及民居。
我们前行到一处风景别致的地方停了下来,一家人侧面墙上有“四好村”的宣传画。
来到这家人院子里,主人家刚杀了年猪,正用电烙铁烫着猪头上的毛,见陌生人到来,急忙起身搬凳子请抽烟。
当我们在院子边观看周围风景时,突然感到十分熟悉的样子,仔细回忆了一阵,发现这地方我们在若干年前来过,特别是那棵笔直的大松树,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回来后我们找到了当年在这里拍摄的照片,对比了一下,感慨颇多。先看下面这张对比图,两张图片的拍摄时间相隔十年半!
当年房后路边的香樟树图片我们也找到了。现在那棵香樟树和周围的其他树木,比十年前更加茂盛粗壮,变化最明显的是原来的碎石路变成了宽大的水泥路。
当年我们同行的人中,有这位老先生的,记得他当时在这里路边的小沟里捡到了一只幼鸟,并把这只幼鸟放到了树上。这位老先生姓黄,是某单位的退休干部,热爱摄影,创建了“苍溪图库”纪实摄影网站,并鼓励我们要立足本土,记录好身边的故事,遗憾的是他已于2010年因病去世。在这位老先生的影响下,我们多年来继续坚持立足苍溪本土进行纪实摄影至今,同时壮大了队伍,创办了本公众微信,不得不说这位老先生为苍溪摄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来一组在这里的航拍图
——寺基坪村——
沿山脊继续前行约五公里,来到寺基坪村。
我们所行走的这条路处在山脊,山势一边陡峭一边稍缓,山顶大多为森林覆盖,地势稍缓的地方才居住有一些人家。
——琴溪村——
我们在琴溪村罗家梁见山下有大量传统民居,且农田造型美观,便对这一带进行了航拍。
罗家梁这一带我们以前是没有拍摄过的,仅仅只是在几公里外的龙亭山望乡台远远地见过,没想到这次漫无目的的行走,误打误撞地来到了这里,并一了拍摄心愿。我们以后还会再来对这一带的民居进行近距离地拍摄,只希望这些民居不要消失得太快,毕竟我们能外出的时机也不多。
“苍溪纪实”公众微信创作团队简介
本平台团队组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成员为一群志趣相投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几十年来,团队自筹创作经费,利用业余时间踏遍苍溪山山水水,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用最擅长的方式为苍溪贡献着最大的力量。
以下平台包含海量原创资源,进入浏览
“苍溪图库” 网站 “苍溪图库”原创视频
创建时间:2006年 创建时间:2012年
“苍溪图库”720云全景 “苍溪纪实”公众微信
创建时间:2016年 创建时间:2014年
二维码识别混乱解决方法
1、点击二维码图片全屏放大
2、长按放大后二维码图片打开
浏览数万张原创苍溪图片,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