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北省已進入秋糧豐收季節,中儲糧集團湖北分公司正在有序組織中央儲備糧輪換收購工作。記者實地探訪了湖北中儲糧多個直屬庫,發現這些糧庫正在進行智能化糧庫建設,利用科技創新守護大國糧倉。
“屏幕上看到的是糧倉的整體儲存情況,放到最大能清晰地看到每一粒稻谷的紋理?!痹诤敝袃Z智能化糧庫在線監控中心,隨著工作人員的操控,各個庫區的作業情況,盡在眼底。
建設智能化糧庫,依靠的是智能化設備和信息技術搭建的全球最大糧食倉儲物聯網。據了解,在線糧情檢測系統通過綜合運用糧情遠程監測、智能出入庫管理、智能通風、智能氣調等技術,實現了全時段、全覆蓋、全方位地給糧食“量體溫”“做體檢”。
“本倉現儲存2018年產中央儲備晚秈稻3931噸,等級二等。目前倉內溫度16度,最高糧溫23度,糧情穩定,儲糧安全,”在襄陽庫,倉庫保管員根據實時測溫監測數據向記者們介紹。在中儲糧直屬庫里,每一個糧倉都布置了數百個溫度傳感器和高清攝像頭進行實時監控,實現實時在線數據監測,按設定參數自動運行,并進行多途徑預警提示。
“僅27號倉,我們就布設了396個糧情測溫點。監控人員可以通過中儲糧的糧情測溫系統與遠程監控系統監測這396個點的糧溫糧情。出現異常糧情時系統也將自動預警?!蔽錆h直屬倉工作人員介紹。同時,每棟倉房內安裝了300萬像素數字高清白光27倍焦距球機,可以放大20余倍。即便身處千里之外,也能通過聯網看到倉庫里一粒稻殼上的紋理。如今,通過布設在糧堆中的傳感器與庫內攝像頭,糧庫真正實現了糧倉網格化監測、管理。
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在線監測及糧情采集功能,對倉內糧食數量、質量、儲存安全進行實時監測,有效對倉內作業是否規范、糧食儲存情況是否完好、溫度濕度是否正常進行監控,通過糧情遠程監控、糧情數據收集、糧情數據分析,將糧情異常信息數據及時傳遞給通風、谷冷、充氮等作業,確保庫存糧食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
作者:葉雨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北頻道